新华社天津7月10日电(记者白佳丽、栗雅婷)对求职者来说,简历理应力求实事求是,但如今,让简历“看上去更美”却成了某些人赚钱的生意。此前“重庆女孩帮改简历助3万人求职成功”的话题冲上热搜,让“简历优化师”成为热词。
毕业季来临,记者亲测简历“整容”过程,经过调研发现,撰写简历、优化简历等服务存在于多家电商平台、招聘网站,甚至微信群中,其背后服务质量低下、人员资质不明、诱导简历造假、隐私泄露频发等问题也逐步暴露。
记者亲测简历“整容”
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以“简历优化”为关键词,搜索到2万多条相关服务信息,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,多家店铺月销量超过一万单。一位提供该服务的卖家表示,近几年“简历优化”市场持续扩大,自己的小店现在平均每天都有几十个订单。
简历如何“整容”?企业HR是否“买单”?记者咨询多家店铺后发现,“简历优化”服务的定价与求职者的工作年限密切相关,店铺大多根据工作经历的繁简程度、交稿时间等收取不同费用,但“优化”效果却参差不齐。
记者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,在淘宝选取了一家“优化简历”的店铺,客服人员初步了解情况后表示,“优化”一份中文简历65元,4小时交稿,随后为记者分配了简历执笔老师,并称其“具有十多年人力资源从业经验”。
记者提交基本信息3小时后,一份“漂亮简历”新鲜出炉。但仔细阅读发现,一些记者从未提供过的工作内容和证书被写在了简历上,如“计算机二级证书”“驾驶证”等。记者向执笔老师表示自己并未考取相关证书,部分工作内容也没有参与过,但执笔老师回复:“不会有人深究”。
记者在另一家标价较高的店铺中选择了一款“简历优化”服务,表示自己并没有取得招聘要求的资格证书,但想请“优化师”在“优化”过程中添加该内容。随后店铺客服请记者添加其微信,表示可以帮忙代办所需证书,并称“基本可以以假乱真”。
一位从业多年的企业HR告诉记者,近年来收到的“模板式”简历增多,部分简历“优化”痕迹明显,尤其是实习经历、校园经历和资格证书是“优化”的主要对象。
简历“整容”背后“雷点”重重
商家让简历“华丽变身”的同时,也为求职者埋下了重重“雷点”。
雷点一:“优化师”身份造假,当心被蒙骗。记者发现“简历优化”项目大多宣称“师资力量雄厚”“核心老师为10年以上大厂专业HR或猎头”,甚至不同店铺还会使用一模一样的广告页。
记者咨询某电商平台的店铺时,客服人员表示“优化师”为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的..HR,但记者向该互联网公司核实后,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“没有提供简历润色的收费服务,也严禁员工参与此类服务。”一位提供“简历优化”服务的商家坦言,这一行鱼龙混杂,有的“大厂..HR”很可能只是“在校大学生”。
雷点二:“无中生有”内容造假,当心被HR“拉黑”。记者在某投诉平台看到,一网友购买了价值498元的“简历优化”服务,但成稿中却存在大段网络摘抄内容,夸张地编造了许多她本人并未经历的工作内容。某电商平台的售后评论区,一位买家发布的聊天截图显示,买家质疑自己并未做过老师,为什么简历里会有相关经历?优化师回复:“您没有写实习经验,我就给您加上去的。”
某大型科技公司一名..HR告诉记者,“无中生有”是“优化师”的惯用伎俩,这给公司的招聘工作增加了极大的背景调查成本,还会造成不公平竞争。
雷点三:前脚“简历优化”后脚“骚扰电话”,当心隐私被泄露。记者发现,虽然大部分商家承诺保障顾客的信息安全,但依旧存在“简历优化”后隐私泄露的情况。在天津某大学就读的小李告诉记者,自己此前为进入某互联网公司实习,购买了“简历优化”服务,但收到简历没多久,就连续接到骚扰电话。
雷点四:评价标准不统一,当心陷维权困境。黑猫投诉平台显示,今年4月,一位匿名用户投诉某平台的“简历优化”服务,称简历经过多次修改并无实际变化,优化师与其从事行业不匹配,要求退款。但商家则表示,买家已享受简历优化、内容修改、更换导师等权益,无法进行退款。
记者调研发现,“简历优化”产生的投诉案例中,成功维权的消费者寥寥无几。业内人士坦言,该行业服务标准并无统一规定,消费者.多给个差评。
“优化简历不如优化自己”
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看来,求职者简历不应依赖他人进行“优化”,且应以真实为底线。“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,撰写简历是能力范围内的事情,也反映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。如果在简历上造假,将给未来的求职和职业发展留下失信污点。”熊丙奇说。
上海锦天城(天津)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忠琦律师强调,简历造假可能涉嫌违法。简历造假过程中,如果涉及伪造国家机关印章、伪造公司、企业、事业单位、人民团体印章等行为,甚至可能会涉嫌犯罪。
“大学生就业指导应作为高校必修课,但实际上,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并不到位,导致有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,求职期间也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,缺乏相关的求职技巧和能力,因此有的求职者会选择‘简历优化师’。”熊丙奇说。
此外,..认为,应对证件、履历的制假、造假行为加强监管,严厉打击简历“整容”背后产业链,营造公平的求职环境。同时,求职者也应树立正确就业观,比简历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竞争力,“优化简历”不如优化自己。(参与采访:刘佳妮)
(责编:赵竹青、陈键)
文章转自:人民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站作者,会立刻处理。